首页 - 学术研究 - 2005级硕士毕业论文
从功能导向研究历史街区旅游开发
作者: 来源: 点击数:2039 发布日期:2013-09-22
姓 名:廉  华
院 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 业:人文地理学
研究方向:城市设计
导师姓名:汪  芳 副教授
毕业时间:2007年6月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容量、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的变化给历史街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历史街区因其良好的区位,被房地产开发竞相逐利的同时,也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破败的现状成为旧城改造的难点,这使其成为土地资源稀缺性和历史文化资源稀缺性矛盾的牺牲品。与此同时,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其稀缺性、独特性日渐成为文化旅游、遗产旅游的主力军。一个成功的旅游开发在解决历史街区保护资金来源的同时,使土地利用更加经济,提高居民就业,改善城市环境和功能。
    通过对期刊文献、旅游规划文本资料、书籍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收集,本文首次将历史街区根据其特色进行资源分析;综合历史街区的传统功能、利用现状和开发需要,确定了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多种功能导向——观光休闲-旅游复合型、商业-旅游复合型、居住-旅游复合型、艺术-旅游复合型、教育-旅游复合型和辅助功能型。
    从旅游空间介入的角度,将不同种类的功能加以整合,提出活态博物馆式、城市客厅式、旧瓶新酒式三大历史街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以无锡古运河历史街区、无锡惠山古镇历史街区和上海新天地历史街区为例对这三种模式进行阐述。
    在开发功能导向的基础上,对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主体进行研究,包括政府主导下参与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开发商、社区居民及相关团体等利益相关者。通过对若干城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项目招标的网络搜索,得到了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项目定位和投资情况。表明政府和开发商对历史街区的功能定位有三种倾向——旅游景区、商住区以及具有复合功能的历史文化旅游区。资料同时表明了政府的历史街区旅游开发项目引资行为相似性很高,即政府与开发商通过合资合作、开发商独资、整体租赁和BOT等形式;社区居民的作用在“活态博物馆”和“城市客厅”两种开发类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社区居民往往在小规模改造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提出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多种功能导向,认为不同功能的历史街区存在开发方法的区别和开发模式差异;在研究方法上,尝试使用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其优势在于可将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同时积极联系实践。
    关键词: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功能导向,开发模式,开发主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72办公室 邮编:100871 电话: 010-62757971 京ICP备12037398号-7
Copyright @ 199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