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主义视角的休闲制约模型再建构
作者: 来源: 点击数:2067 发布日期:2013-09-22
姓 名:薛 岚
院 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 业: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
导师姓名:吴必虎教授
毕业时间:2011年6月
论文摘要:
作为北美休闲研究的重要领域,制约研究已经拥有30年的历史。而与之相比,国内的休闲制约研究几乎仍然是一片空白。本文即以休闲制约现象理论为研究内容,通过对30年来休闲制约理论发展情况的综述性回顾,辩证性地分析了以往休闲制约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引入结构主义视角,对休闲制约进行了概念上的扩充和理论模型上的重新建构,最后,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发放结构性问卷,对结构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修正和结论上的一些补充。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本研究从含义、要素与分类、不同人群的休闲制约、不同活动的休闲制约以及休闲制约概念与其他理论结合四个方面对北美休闲制约研究30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翔实的回顾。本研究还吸收了一些已有文献对休闲制约研究的批判和反思,发现了休闲制约研究现存的一些问题:1、休闲制约理论存在要素分类的模糊与重叠,2、过于表面化,而忽视深层次原因的剖析,3、过于重视微观心理,而忽视社会结构的关怀。
基于以上问题,通过引入涂尔干的社会事实理论、布迪厄的惯习理论以及对地理学人地思想和时间地理学的借鉴,本研究建构了新的休闲制约模型。包括:1、引入了“无意识制约”的概念,补充了以往研究只关注于“可感知”制约的局限;2,确立了“存在制约”的概念,扩大了以往休闲制约的概念范围;3、详细介绍了休闲制约的计算方法,通过引入制约认同度和发生程度的概念,解决了以往对“休闲活动整体”和“特定休闲活动”模糊不清的问题;4、将休闲制约分为社会制约、能力制约和环境制约三类,分别代表来自社会文化系统、人自身系统和客观物理环境的制约。模型的特性是人与社会和环境的互动、不同要素共同作用与个体,个体能力对外在制约产生影响以及强调休闲制约具有社会稳定性、新的模型对休闲制约的启示是,休闲制约具有更广的概念、休闲制约具有内部的、深层次的结构、休闲制约的影响结果具有多样性、休闲制约的干预手段大体上可以有三种方式。
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在数学上验证了三分类的合理性,探索了休闲制约对偏好和参与两阶段的影响,无意识制约在偏好和参与两阶段的分布特点,认为普遍意义上,无意识制约更常见的发生于偏好阶段,最后,本研究还分析了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制约的关联程度。此外,除了证明三分类的合理性以及无意识在偏好-参与阶段的分布特点之外,本研究还验证了与前文理论一致,但与以往某些观点和假设不一致的三个结论:1)人际关系的制约对个体的作用强度较小,与Crawford 和 Godbey(1987)将人际关系单列的分类方法相悖。2)所有制约都对偏好和参与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某一类型产生影响,与Crawford 和 Godbey(1988)的模型相悖。即认为包含时间、经济、设施、安全等因素的结构制约仅仅作用于参与阶段。3)不同人口特征影响相应的制约要素,但是与整体感知并没有显著关系。与Jackson和Godbey(1991)的第三个假设相悖,即社会阶层与休闲制约的整体感知存在负相关。
关键词:休闲、制约、结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