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2004级博士毕业论文
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居民环城市游憩行为与吸 引物空间模式研究》(40371036)资助)
作者: 来源: 点击数:2122 发布日期:2013-09-22
姓 名:党  宁
院 系:环境学院
专 业:人文地理学
研究方向:旅游与城市游憩空间规划
导师姓名:吴必虎 教授
毕业时间:2007年6月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国内旅游业带来发展契机;休假制度改革,闲暇时间增加,为城市居民日常游憩发展带了广阔的潜力;大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游憩旅游消费支出增加,促进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各种数据表明,我国国内旅游进入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城市周边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回顾国内外对城市周边旅游与游憩以及空间结构的研究,不难发现城市周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应运而生。由于大城市周边旅游业相对较为成熟,因此学术界以往对环城游憩带研究的焦点只是局限于非农人口1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而对占全国城市总数70%以上的中小城市的研究几乎为零。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休闲时代的步步来临,游憩已经或将要成为所有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城市周边游憩与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亦应突破既有框架,建立更加完善、系统的模型框架。
    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完善了环城游憩带的概念,提出ReBAC的概念,即由政府或商业机构主要面向城市本地居民(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外地游客)提供的,在城市周边地区进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康体、疗养等活动的资源、场所、设施与公共空间的集合,这个集合是在空间上不一定连续的、相对集中布局的一种空间类型。与既有的“ReBAM”相比,ReBAC从研究对象范畴、客源市场、空间范围、空间形态、游憩时间等方面有所突破。
    在定义了“ReBAC”的概念、类型并系统分析ReBAC产生的动力机制之后,本文着眼于对ReBAC空间结构的系统研究,提出ReBAC的一般理论模型及其在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各种变形,并探讨了不同城市ReBAC之间的空间关系,系统的研究ReBAC空间结构的特征、模式、过程与机制。
    第一,ReBAC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是以“孤立城”为前提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演绎出的理想形式。“孤立城”的假设有助于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抽丝剥茧,排除其它自然、社会、经济、城市等发展要素的干扰,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考察环城游憩带最基本、最原始的空间结构,以减少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而突出实际情况或过程最重要的要素和特征。这种模式在理论上成立,而在实际中可能不符合任何一个地区的旅游空间形态格局。但由于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可以用此理论来解释许多现实的土地利用。ReBAC理论模型包括土地利用圈层结构、带内游憩地结构、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中的ReBAC、ReBAC空间结构的时间演变及ReBAC使用者活动空间五个部分。
    第二,将ReBAC的理论模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三个外在影响因素进行修正,使ReBAC的空间结构更接近于现实,更能反映现实的规律与特征。对简化ReBAC模型的修正,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看,区域环境对ReBAC的空间形态与结构有重要影响意义。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区域的资源环境,直接影响到游憩地的产生,更影响到ReBAC的空间结构。从人文环境看,人口规模,形成ReBAC的市场基础;出游力影响ReBAC的空间范围,出游意愿,决定ReBAC的密集程度,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导致ReBAC的创新与发展。
    第三,对ReBAC空间关系的研究,探讨ReBAC之间的等级关系、邻接关系和空间组合关系。跳出单个城市的局限,讨论不同城市之间ReBAC的空间关系与发展过程,是对ReBAC空间结构的补充和完善,使ReBAC空间结构的研究更系统。
    同时本研究还以杭州、长沙、深圳、西宁、四平、永川、衢州、临安等多个城市为样本,通过实地调研和市民问卷调查,探索ReBAC使用者的特征,发现了中国城市居民在ReBAC上的游憩活动出游规律,即在一日内80%的城市居民在80公里以内活动,而二日之内则在150公里以内活动,同时150公里也是游憩活动的密集地带。结果小于一般旅游出行的300公里界限,体现出ReBAC主要为城市居民近城游憩目的地的特殊性。
     “小康社会”和“休闲时代”的到来,无疑为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环城游憩带既是城市休闲的舞台,更是乡村旅游开发的手段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愿景,它最终会成为城乡旅游统筹乃至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本文系统研究了ReBAC空间结构的特征、模式、机制与过程,不仅具有游憩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的理论意义,其研究结论对区域旅游规划,特别是大、中、小城市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旅游/游憩规划,也具有指导实践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环城游憩带”模型,为我国城市游憩理论添砖加瓦,对城市规划、旅游规划行业能有所帮助,并为城市游憩系统的发展和人民游憩生活的改善做出贡献。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ReBAC);空间结构;空间关系;城市旅游;城市周边地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72办公室 邮编:100871 电话: 010-62757971 京ICP备12037398号-7
Copyright @ 199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