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2007级博士毕业论文
自驾旅游者行为时空研究
作者: 来源: 点击数:2083 发布日期:2013-09-22
姓 名:于海波
院 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 业:人文地理学
导师姓名:吴必虎 教授
毕业时间:2011年6月
于海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07级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
教师:吴必虎教授。
论文摘要:
    传统地理学以空间关系视角研究各种事物、现象的空间分布、规模、密度、结构、流向、时空演变、影响、动力机制、响应规律,以及各种事物、现象的规划、调控和管理;而各种新视角、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的注入使地理学研究更加丰富。本文借助旅游地理学、时间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的新理论,以人本关怀的视角,解析以人为主体的移动行为的时间、空间特点以及行为时空间结构特征,以自驾旅游者的行为时空调研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国民财富迅速累积,居民私家车普及率大大提高,我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汽车时代,自驾游随之迅速增多且发展潜力巨大。伴随着自驾游的蓬勃发展,与自驾游相关的市场开发、服务设施、目的地建设、自驾旅游者管理与调控等方面都亟待指引。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行为研究是解决上述实践问题的关键。自驾游具有显著的移动性特点,旅游者的活动规律、空间选择、时间利用和消费分配都是旅游行为的研究之本,旅游者行为空间与行为时间是旅游者行为研究的载体。 
    本文的自驾旅游者行为时空研究主线有理论构建与实证两部分。理论构建部分论述了行为时间的物理性、行为时间的历史—社会—生命时间的人本性;阐明了行为空间的停留空间—移动空间的关系逻辑;识别了单次旅游行为时间的游前时间、游程时间、游后时间的分段性;辨析了旅游者行为空间的源、径、泊、汇系统;阐明了行为时空的统一性,构筑了行为时空模型,BDA-ORPS模型。 
    实证分析部分首次调研了自驾旅游者的游前、游程、游后时间段在源、径、泊、汇的活动时间、空间位置及消费结构。通过实证数据区分了旅游者游前、游程、游后时间活动特性、时间经济性等问题;通过实证数据区分了自驾旅游者行为空间源径泊汇要素的分类、分布、特点、空间结构以及消费等问题;同时对BDA-ORPS的时空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源径泊汇要素辨析、结构分析与旅游者活动综合信息,短时段游时型自驾游行为空间可分为:单一汇模式、随机多汇模式、单一夜息汇模式、基地汇模式和伴泊多汇模式五种类型;中、长时段游时型自驾游行为空间可分为多泊多汇模式、基地汇多汇模式、多泊一汇模式、异地起点模式和意外长泊模式五种类型。本文通过旅游者自驾游驱动力、自驾游汇空间吸引力,沿径组合空间吸引力的三力模型,解释了自驾旅游者行为空间选择的基本原理。
    本文运用行为地理学空间分析法、时间地理学日志调查法、社会学访谈方法以及旅游科学概念理论综合研究自驾旅游者行为空间系统及结构的特征,此研究对各类跨领域现象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自驾游;旅游者行为空间;旅游者行为时间;源径泊汇空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72办公室 邮编:100871 电话: 010-62757971 京ICP备12037398号-7
Copyright @ 199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