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旅游规划与设计——绿道·风景道·游径》专辑即将出版之际,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首次跨国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和“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技艺交流的重要文化廊道,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中、哈、吉三国这次申报的从中国通向哈、吉两国的这一路段的路网(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命名为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5000km,包括各类遗迹共33处。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hm2,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hm2。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跨国联合申请,在中国属于首次。
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从南到北总长度1011km,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这些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hm2,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hm2,是“活态线形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都属于巨型线形文化遗产廊道类型。文化遗产廊道内包括大量文物、遗迹、景点等,数量之巨,涵盖之广,世所罕见。它们的申遗成功史无前例地彰显了对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重视,也促进了线形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理念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深入人心。而且不远的将来在这两个文化遗产廊道地区,必将掀起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使这两个世界级线形文化遗产廊道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与此同时,也必将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绿道、风景道、游径都属于线形廊道,既包括自然型也包括文化型,而其中的文化遗产廊道是绿道、风景道以及游径中非常重要的类型。在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中就有大量的线形文化遗产廊道型的风景道,例如国家历史路、66号公路(又称母亲之路)、大河路等等。近年来,绿道、风景道在我国大地上的不断涌现,也反映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线形廊道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线形文化遗产廊道,对活态线形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的探索,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前景广阔而美好!
由于我个人这些年来对有关绿道、风景道、游径的关注与研究,不久前《旅游规划与设计》特意邀请我担任这期“绿道·风景道·游径”专辑的执行主编。我非常乐意有这个为读者朋友服务的机会,同时也为能够与吴主编、刘主编和编辑部小袁、小陈共事而感到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