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包括乡村度假在内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消费者十分喜爱的旅游方式。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乡村旅游在我国的新开拓已有了20多年。1989年4月,在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将“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不仅标志着乡村旅游在那时兴起的蓬勃态势,也标志着与国际概念接轨的乡村旅游已在中国引起普遍注目。
从20世纪90年代成都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农家乐”的迅速扩展来看,中国乡村旅游的初期模式主要还是乡村度假。就大致在那个时期,乡村旅游也在全国大中城市四郊迅速成长起来,除了提供农家饭食、农家住宿外,休息娱乐的项目也扩展为棋牌、垂钓、花木欣赏、采摘及周边游览等。虽然随后以农业科技为依托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和以休闲供给为目标的现代旅游度假设施建设已渐趋普遍,不过也不能不看到,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供给与全国居民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仍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的规划工作尽快地跟上。 严格说来,乡村旅游的规划思想与方法也正随着现代旅游规划在不断地变化,如将其与传统旅游规划做一粗略的比较,一是规划的领域“前伸”了,二是规划的内容“扩展”了,三是服务的对象“增多”了,四是规划的体系“更细”了,五是前瞻的视野“更远”了。也就是说,它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放置在了更科学有序的系统之中,从而对乡村的建设、对产业的发展,对满足旅游爱好者的多样需求有了更多的适应。 为使我国的乡村旅游更加适应需求的变化,我们《旅游规划与设计》也与全国的同志、同行、同仁做着同样的努力。本辑的《旅游规划与设计》特以“乡村旅游?乡村度假”作为主题,选用了15篇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其研究探讨的内容既包括了发展模式、产品设计,也包括了营销管理、不同主体的利益协调等,既有经验总结、实例介绍,也有理论探索、问题研讨。相信读者一定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甚至会爱上自己心仪的某篇文章。 不久前,我国极具前瞻魄力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近来,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工作更引起了全国的普遍注目。面对国家的新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度假的价值也就更加凸显了出来。 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乡村布局的新变化、乡村就业的新前景、乡村服务的新理念,不仅将成为推动新城镇、新农村建设,推动人居环境优化的推力,而且其对乡村文明的珍视,对现有资源的非耗损使用,对乡村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生态文明的推进,也将为人类进步的选择带来更多更深的思考与认识。 目录
卷首语
乡村度假研究
成都温江区北部乡村旅游度假产品研究
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为例
“庄园”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少数民族村落传统生活与旅游共同发展的互益体研究
德清 “洋家乐”发展模式研究
理论探索
温泉符号与乡村旅游发展:以沈阳市兴隆堡镇为例
休闲发展助推环城市乡村现代化
县域乡村旅游形象规范标准与应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的人文模式:传统田园文化心理与现代乡村旅游需求响应
问题研究
乡村旅游规划协调体系研究
“耐住城市化寂寞”——大都市近郊乡村旅游景区建设与规划研究
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质量优化的逻辑和途径
实例观察
美国Pinegrove度假农场经营现状及启示
幸福乡村的蓝图:江山市乡村休闲旅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