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期刊论文
《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移动性》
作者: 来源: 点击数:1989 发布日期:2016-05-05

 

      在中国,“旅游”一词并非古代汉语传承而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也只有“观光”而无“旅游”一词,以至于在韩国、日本和受日本影响较多的中国台湾,都使用观光业来表示英文中的tourism industry,也就是中国大陆汉语中的旅游业。目前广泛使用的中文“旅游”一词,来自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面向海外来访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设立国家和主要风景旅游城市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旅行游览”管理局逐渐简化称为“旅游”局。可见,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初期,旅游的涵义,主要包括旅行(travel)和观光游览(sightseeing)两件事,其中旅行的重要性几占一半。从国际上的一些旅游组织机构命名来看,旅行或曰travel也显得非常突出,如PATA(亚太旅游协会),其英文全称是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直译过来其实应是亚太旅行协会;又比如WTTC(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就来自于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直接把Travel(旅行)与Tourism(旅游)并列;更有甚至,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的名称,干脆就使用了School of Travel Industry Management(旅行业管理学院)这个说法。从中可以体会到,在英语语境中,Travel(旅行)与Tourism(旅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tourism(旅游)的涵义也远非中文的游览(sightseeing)所能涵盖。Tourism(旅游)不仅表示观光游览,还包括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运动探险等内容。不过,即使tourism(旅游)的内涵是多么丰富,旅行及其支持系统仍然是所有旅游活动所必须依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不仅如此,一些旅行设施和设备、一些移动过程本身的体验,也成为吸引人们制定出游决策的主要动因。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旅行业(travel industry)主要包括旅游交通和旅行社服务这两类部门,前者比较物质、以硬件为主;后者比较精神,以软件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采集、处理和传播的覆盖面、便捷性和瞬时性提高,旅行信息产业同时影响了旅游交通和旅行服务,其本身也日益成为旅行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无论是硬件为主的交通设施、交通运营,还是软件为主的旅行社和电子技术,旅行行业仍然集中关注的是旅行者所依赖的地面或空中承载工具以及与之配套的各种服务体系,而对旅行者(traveler)、旅游者(tourist)、访客(visitor)或曰消费者(consumer)本身的需求、动机、行为关心不够、知之不多。正是基于改变这种不够人本关怀的现象的反思和响应,近年来西方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移动性(mobility),它是以人类的出游行为为基本观察点,来讨论硬件的交通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同时更为重视移动性所产生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影响,以及所有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很显然,移动性还是一个新概念,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体系也还未臻完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启用这个概念,来助推中国旅游交通、旅行服务、旅游信息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更为人本、更为绿色、更为可持续的发展。
    这期《旅游移动性》专辑收入的论文,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即城市与城市间旅游交通、航空交通与机场服务、景区内交通与游线组织、以及旅游消费者的交通行为分析。虽然四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空间尺度有大有小、关注的焦点有物有人,但作者们都有明确的人本意识,力图从旅游者角度观察、考虑问题,力图描述一幅旅游移动性的世界背景和中国图谱。我们期待,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态价值的旅游移动性话语体系,将在规划设计、营运管理和城市发展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倾听者和粉丝群。


吴必虎
2011年11月28日,国家会议中心

目录

卷首语

城市与城市间旅游交通
杨保军、张国华、戴继锋:滨海专业化旅游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技术方法研究
汪忠满、汪隽琪:优化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设计方法
胡晶、黄珂、魏维:公交优先原则在旅游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以承德市旅游公交规划为例
余青:风景道,我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的新方向

航空交通与机场服务
党亚茹、陈韦宏:优秀旅游城市间航空客运网络中心性分析
戴特奇、张兵:我国旅游发展面临的通用机场规划缺位初论

景区内交通与游线组织
朱丽、杨涛、王轼:旅游景区交通规划技术要领暨花果山景区交通规划示例
王倩娜:日本箱根景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旅游消费者交通行为分析
杨涛、张艳玲:旅游交通需求心理与行为特性分析
罗芬、陆斢香:武广高铁对旅游者出游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珺:基于网络骑行日志内容分析的自行车旅游研究
王艳平:以速度意识思考滨水旅游——观赏古温泉水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72办公室 邮编:100871 电话: 010-62757971 京ICP备12037398号-7
Copyright @ 199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