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2012级博士毕业论文
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的MSS路径模型建构与案例研究
作者: 来源: 点击数:1239 发布日期:2018-07-03

名:高璟

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业:人文地理学

研究方向:旅游与城市游憩空间规划

导师姓名:吴必虎教授

毕业时间:20181

 

论文摘要:

传统村落作为承载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空间场所,近几年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持续关注。面对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衰败、空心化等问题,此为必然。同时,随着现代城市人快节奏、强压力和怀旧观的驱使,寻找“乡愁”和“记忆的故乡”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此为机遇。如何保留并传承这份“礼失而求诸野”的宝贵空间成为人文地理学、建筑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议题,也是具有中国特色和实践价值的命题。

本研究通过综述国内外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旅游活化”这一概念思路。通过进一步剖析传统村落活化面临的现实问题、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价值取向,借鉴和吸收文化地理学三层文化体模型、可持续生计理论、整合性乡村旅游理论等理论框架,系统地提出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的可持续路径模式,即MSS路径模型,该模型以旅游为出发点,遵循物质层、社会层和精神层的基本演化路径,明确了各层的实施策略和旅游活化所对应的村落资源价值要素,并提出每一层在旅游活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研究以MSS路径模型框架为基础,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 对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主导型传统村落的旅游活化过程及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由此总结了传统村落旅游活化MSS路径模型的基本属性特点;此外,研究还对以北京古水镇为代表的资本主导型、北京爨底下村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村落的旅游活化过程及其属性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和对比。

研究结论和主要观点:(1)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村落内部的造血功能, 恢复村落的生产和生活功能。(2)传统村落旅游活化MSS路径模型分三步:首先是物质层,包括地理环境上的建筑、景观更新,生计与活转变;其次是社会层之社会组织与社关系的改变;最后为精神层之情感与记忆,包括地方感的塑造和集体文化记忆的唤醒与重构。(3)旅游可以活化传统村落的自然、社会和文资源价值,传承与发扬其优秀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4)根据MSS路径模型演进,所形成的整合性传统村落旅游活化过程具有五大属性特征: 嵌入性、内生性、赋权性、网络性和可持续性。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以应用于分析传统村落的旅游活化过程。(5)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的MSS路径模型具有一般普适性,但村集体主导型、资本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的传统村落旅游活化过程的属性特征有所不同。(6)研究所提出的“三层五性”分析框架可以作为今后传统村落旅游活化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衡量准则。

本研究以整合性的视角建构了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的可持续路径模型,一方面补充了中国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理论的缺失;另一方面可为未来科学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逻辑指导框架,并为产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活化,MSS路径模型,属性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72办公室 邮编:100871 电话: 010-62757971 京ICP备12037398号-7
Copyright @ 199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