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在快速城镇化的当下,一方面是大量的人口、资金、资源和机会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越来越拥挤忙碌;一方面是乡村正在渐渐失去它原本的模样,有些日益空心直至衰落,有些盲目建设却无关风格。城与乡,在各自的轨道上遇到了各自的问题。然而,中国人的田园情结和故土乡愁是一股不可消解的力量,时时提醒着人们,乡村本应是美好的地方,本应是我们的梦想之地。
近年来,艺术家回归乡村,设计师回归乡村,乡村创客回归乡村……乡建已经成为一时风潮,这种风潮为原本以政府为主导力量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方法,也创造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案例。在旅游产业的语境下对此进行观察会发现,虽然作为传统的生产生活空间,大部分乡村的吸引力在不可阻挡地下降,但作为城市的异质化空间,乡村却有可能因为其固有的文化生态价值和乡建所带来的品质更新,成为城市新中产的重要休闲度假空间。在此背景下,我们向国内外众多城乡研究学者、乡建实践者、乡村民宿主人、乡村公益推动者、乡村互联网从业者等不同身份的先行者发出邀约,共同探讨乡村的建设、旅游、闲居和产业发展,辑成这一期《旅游规划与设计》的主题:乡村健康旅游和乡居生活方式。虽然各篇文章作者对乡村旅游和旅游乡建的认知角度不尽相同,但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位都对乡村抱持着同样的珍视和尊重,并在积极地为乡村价值的外向传递寻求通道。
发现、守护并重塑乡村的多元化价值,是促进乡村振兴和营造新乡土生活方式的前提。在“乡村健康旅游产品”板块,围绕如何在乡村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态,国内外旅游学者们讨论了乡村与康养的密切关系。在“养生农业与健康旅游”板块,养生农业、中医药健康旅游和芳香疗愈在旅游中的应用,为我们探究乡村产业潜力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在“乡村建筑更新与乡居方式营造”板块,三位在乡村建设前沿的青年实践者,详细地讲述了他们在贵州省桐梓县、河北省易县和湖北省利川市的乡土建设经验,以及究竟何为他们理想中的乡居方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乡村重构”板块,可以观察到在互联网介入之下,乡村服务体系、乡村旅游体系乃至立足乡村复兴的规划设计教学实践都分别探索出了一些新模式。在“多利益主体参与的乡村再造”板块,作者们讨论了基于乡愁、乡创和乡建的乡村旅游发展、NGO策动的古村保护活化、跨领域共创的乡村实践,以及新乡村度假产品的运行,乡村中的人与人是作者们关照的重点。
作为特邀主编主持这一期《旅游规划与设计——乡村健康旅游与乡居生活方式》,我在约稿和辑稿过程中从各位作者那里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收益,诚挚感谢他们的分享。感谢名誉主编刘德谦教授和主编吴必虎教授的信任和帮助。感谢编辑部同仁们的辛勤付出。在让乡村变得更美好的路上,我们继续携手同行!
乡村健康旅游与乡居生活方式
一、乡村健康旅游产品
2.从乡村旅游到康养旅居 (马牧青 马敏行)
5.香料植物园:园艺疗法与芳香疗法结合的健康旅游规划设计(王有江)
8.基于新乡土生活方式构建的乡居建设与运营——以“大地乡居?龙船调”为例(李霞 于晓燕)
11.村客松(Transkathon): 基于互联网的跨学科乡村复兴规划设计实验教学方法 (张圣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