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期刊论文
旅游规划与设计——体育旅游与户外游憩
作者: 来源: 点击数:46300 发布日期:2021-08-16

卷首语

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旅游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诸如生态旅游、亲子旅游、家庭旅游、探险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在这些新旅游形式中,体育旅游与文化、教育、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和研究重点。体育旅游兴起并发展于欧美,和体育赛事的发展密不可分。从欧洲各地的职业足球和冰球比赛到美洲大陆的职业篮球和棒球比赛, 从每四年举行的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到年年举办的网球赛、赛马、高尔夫比赛、赛车、马拉松比赛等,各种赛事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各国体育迷的心。体育旅游的产生必须在旅游行为发生的基础上实现。观看和参与体育赛事而产生的旅游行为并不仅仅局限于职业赛事,其中也包括业余赛事。更确切地讲,业余赛事涉及面更广,更接地气,更是职业赛事的根本和基础。无论是职业赛事还是业余赛事都给体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会。除了体育赛事以外,在国家公园、国家森林等自然地带旅行中所进行的钓鱼、打猎、登山、野营等各种户外游憩活动也成为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和文化遗产也不可分割,中国的龙舟赛、蒙古文化的那达慕等传统体育项目既是文化遗产也是体育和遗产旅游融合发展的例子。

中国的体育旅游在近十年逐渐发展起来,除了有和西方相似的职业体育赛事、业余体育赛事,也产生了体育旅游示范区和体育小镇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旅游方式。但是理解体育旅游并不能单纯通过中文字面意思。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sports tourism”和“sport tourism”这两个不同的但都可以翻译成中文“体育旅游”的英语词组。虽然两者只有“s”一个字母之差,但其内涵却完全不同,且从汉语中的“体育旅游”字面上体现不出来。“sports tourism”和“sport tourism”的先后出现,代表着体育旅游概念的演变。具体地讲,前者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体育旅游,强调体育旅游活动本身的重要性。后者则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强调以赛事为中心的体育旅游,并着重突出体育旅游的社会效应和联动效果。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还没有在国内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和深入理解。在体育旅游发展当中,什么是“体育+旅游”?什么是“旅游+体育”?是在旅游景点的体育活动?还是在体育场所的旅游活动?体育旅游和经济发展直接挂钩吗?体育旅游中,体育是载体还是旅游是载体?在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经常被学术界和产业界问到。体育旅游集体育学、旅游学、休闲学、经济学、文化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于一体,是专业性和实践性两者兼备的应用型学科。因此本辑汇集了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和产业人员的文章,从体育旅游:发展机制、影响因素与形象感知,体育旅游效应,目的地体育旅游发展,以及户外运动与滑雪旅游四个部分回答和解释这些问题。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举一反三,帮助关心体育旅游的各界人士理解体育旅游。

综上所述,本辑从客观的角度研究体育旅游,并不刻意宣扬体育旅游是个“井喷式”发展的产业,也不结合政策去谈体育旅游是个“朝阳”产业,更不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把体育旅游研究复杂化。本辑的宗旨在于使体育旅游从业人员、政府官员、学者和学生了解体育旅游的精髓,以冷静的态度和广阔的视野,迎接在体育旅游发展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力争在体育旅游发展中少走弯路。休闲与体育旅游和国民的生活方式、闲暇时间、生活质量及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希望本辑对国民、学界和产业界有帮助。《旅游规划与设计—体育旅游与户外游憩》学术定位鲜明、市场把握准确,是国内首个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专辑,因此我很荣幸能成为本次专辑的主编。感谢《旅游规划与设计》所有人员的辛勤工作,即使在2020年这个特殊时期,仍保证专辑正常出版。

 

 

 

扫一扫二维码购书

 

董二为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

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教授




体育旅游与户外游憩


一 、体育旅游:发展机制、影响因素与形象感知

1.体育旅游:过去与现在(海瑟·吉普森、谢冉娜·费尔来)

2.美国体育旅游区域运营机制研究:以美国国家运动委员会为例(栗雪雯 陈雯 徐晟辉 董二为)

3.足球体育赛事的女性观赛意愿影响因素研究(郭旸 何艳)

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上海体育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石勇 姚前 李海 孙建新 孙迪)


二 、体育旅游效应 

5.上海市体育旅游经济影响力研究(付冰 董二为 )

6.厦门马拉松旅游经济效应追踪研究:基于2006—2017年调查报告的分析(徐卫华 杨小月 林馨雨)

7.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研究: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为例(周成 田娟 付冰 郑伟 董二为)

8.帆船运动与旅游目的地国际营销:以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为例(赵宽 张帅 韩琳琳 罗南)


三、目的地体育旅游发展

9.中国如何借鉴国外体育小镇经验:以新西兰皇后镇为例(李鑫泽 李兆进 刘倩)

10.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殷俊海)

11.台湾地区运动旅游现况发展之初探(黄国扬)

12.沈阳棋盘山风景区体育旅游综合体发展战略研究(刘博识 刘爽)


四、 户外运动与滑雪旅游

13.山地户外运动创新项目的探索研究:以绳索公园为例(刘勇 凌小盼)

14.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相关游客不文明行为归类归因研究(徐倩文 付冰 董二为)

15.中国滑雪者滑雪旅游动机、制约因素及目的地选择研究(方琰 吴必虎)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72办公室 邮编:100871 电话: 010-62757971 京ICP备12037398号-7
Copyright @ 199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