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新闻
北大旅研七位硕士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作者: 来源: 点击数:2795 发布日期:2012-06-08

    2012年6月6日,北大旅研中心硕士研究生刘扬、王颖莹、高琨、董晓莉、旺姆、肖金玉和乔莹的硕士论文答辩会在北京大学逸夫二楼举行。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吕斌教授担任,委员包括: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必虎教授、陈彦光副教授、林坚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徐永志教授。北大旅研的博士生、硕士生出席了答辩会,七位硕士生表现出色并顺利通过答辩。
    刘扬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城市记忆的测定与应用研究——以北京历史地段为例》。论文构建了由记忆者、记忆载体和影响因素组成的城市记忆体系结构,从主体、客体和时间三个要素分析了北京城市记忆的总体特征,应用皮尔森系数对城市记忆的二级因子进行了相关性验证,提出了基于城市记忆形成机制和构成体系的记忆测量量表,并对北京历史地段进行了实证研究,具有创新性。

刘扬与答辩委员会合影

    王颖莹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城市历史地段非文物建筑的保护更新研究》。论文归纳了三类典型历史地段的要素特征及其对应的建筑保护原则,提出了非文物建筑分类和保护更新方案的遴选方法,总结了三类典型历史地段非文物建筑的保护更新模式。论文以城市历史地段的非文物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保护更新的理论和方法,选题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王颖莹与答辩委员会合影

    高琨的硕士论文题目是《798工业遗产区室外环境艺术作品的表征及访客的感应行为研究》。论文以798艺术区为例,对工业遗产区的室外环境艺术作品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深度访谈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研究了访客对室外环境艺术作品的感应行为,并对访客的感知行为与创作者的意图表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视角新颖。工业遗产区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论文研究工业遗产区室外环境艺术作品的空间表征及访客的感应行为,选题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高琨与答辩委员会合影

    董晓莉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基于关键词的中西旅游研究知识体系比较研究》。论文基于国内外4种旅游研究权威期刊所载论文关键词的分析,探讨旅游研究的知识体系构成,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论文勾勒了由研究区域、对象、方法、学科组成的旅游研究知识体系基本框架,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旅游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并比对了中西旅游研究知识体系的异同。

董晓莉与答辩委员会合影

    旺姆的硕士论文题目是《拉萨八廓藏族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演变及其机制研究》。论文采用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提取了街区客观环境、居民主体要素、街区认同、社会关系、居住空间、制度与管理、保护与更新等七个质性分析的核心主题。运用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归纳了客观环境要素与迁移行为、主体要素与迁移行为、社会结构与社会交往、社会结构与空间、制度管理与社会空间等五方面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分析总结了拉萨八廓藏族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空间演变规律及其机制。

旺姆与答辩委员会合影

    肖金玉的硕士论文题目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布特征及其与旅游发展要素关系研究》。论文研究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空间分布特征,发现了其集聚的空间规律,分别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与交通网络、中心城市和其他旅游景区的空间关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载体,论文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布特征及其与旅游发展要素关系,选题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肖金玉与答辩委员会合影

    乔莹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城郊旅游综合体理论框架建构与蟹岛案例研究》。论文从案例观察和文献入手,初步勾勒了城郊旅游综合体研究的基本框架,探讨了城郊旅游综合体的形成机制,以北京蟹岛为例,研究了旅游综合体对周边乡村社区的影响。近年来城郊旅游综合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论文以蟹岛为案例研究城郊旅游综合体研究的理论框架,选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乔莹与答辩委员会合影

    七位硕士生在答辩过程中陈述清楚,答辩委员会对其回答问题满意。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刘扬、王颖莹、董晓莉、旺姆、肖金玉、乔莹理学硕士学位,授予高琨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72办公室 邮编:100871 电话: 010-62757971 京ICP备12037398号-7
Copyright @ 199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