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新闻
当剑桥遇上北大,遗产活化利用再度擦出希望的火花
作者: 来源: 点击数:2194 发布日期:2017-10-17

20171012日,北京大学中英遗产活化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逸夫贰楼3301会议室成功举办。会议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以下简称“北大城环旅研中心”)主办,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北大城环旅研中心常务副主任戴林琳博士主持。参加会议的专家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北大城环旅研中心主任吴必虎博士,剑桥大学教授、建筑学院主任Wendy Pullan博士,北京大地风景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黎筱筱女士。

 

 

1:吴必虎教授代表中心向Wendy Pullan博士赠送礼物


首先,Wendy Pullan教授从城市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角度,针对城市毁坏(Urbicide)问题进行了演讲。她首先介绍了城市毁坏本身是一个有关战争、时代重建等因素的复杂性过程与问题。接着从战争、恐怖主义等角度分析了城市毁坏的三类主要因素。其一,冲突与战争是城市最大的杀手;其二,城市重建是城市毁坏的触发器;其三,恐怖主义份子企图着摧毁城市文化。在这样的状况下,Wendy Pullan教授认为城市真正被摧毁的是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与城市秩序。因此,她提出以下三个总结性观点:一是要理解城市相关问题及其复杂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毁坏问题;二是城市毁坏有助于激发人们对城市遗产重要性更广泛而积极的认识;三是既然城市遗产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人道主义救援也应该深入到对被破坏的城市肌理的保护中去。


 

2Wendy Pullan博士在讲座中


然后,黎筱筱女士针对“中国传统村落遗产资源活化利用”进行了演讲。依托国家文物局委托大地风景在研的传统村落遗产资源评估与活化利用导则研究课题,她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首先介绍了国家文物局首批270个省保国保集中连片传统村落的分布、资源情况。接着介绍了这些传统村落中的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并结合案例介绍了传统村落遗产活化利用的五大模式,包括景区景点型活化模式、公共服务型活化模式、乡村度假型活化模式、文化IP激活型活化模式、文创园区型活化模式。最后,她总结了传统村落遗产资源活化利用需要把握四大要点,一是注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利共赢;二是改造与修缮的过程要注重乡土性,从建筑材料到建筑技艺都应尽量本地化;三是融入新兴功能业态的同时要营造共享式公共活动空间;四是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3:黎筱筱女士在讲座中


最后,在两位分别来自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发言完毕后,与会的全体专家与研究人员共同针对中国及世界各国城乡遗产资源活化利用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大家探讨的内容主要集中于遗产资源活化利用的评价导则、遗产资源原真性利用、尊重与保护文化多样性、遗产资源活化利用过程中的主体角色等问题。大家探讨认为,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它不应是资本与精英文化强势地、生硬地注入,而应该在充分尊重直接利益主体意愿及调动其保护积极性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利益主体,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的模式等观点。


 

4:与会人员与专家在进行热烈的交流讨论


 

5:全体与会者合影


建筑与文化,是遗产的载体与灵魂。遗产的活化利用需要将其载体与灵魂组合成一个有机体。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众要素的旅游业,是遗产活化利用的必经之路。此次研讨会将建筑、文化、旅游结合讨论,对遗产的活化与可持续利用大有裨益。

 

                                            (文:冯祉烨  图:王臻真、王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72办公室 邮编:100871 电话: 010-62757971 京ICP备12037398号-7
Copyright @ 199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