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新闻
北大城环学院校友独占40年来旅游研究最具影响力论文魁头
作者: 来源: 点击数:62476 发布日期:2021-04-26

4月24日,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和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在会上发布了“旅游论文学术影响力Top100”和“旅游论文作者学术影响力Top100”。两项指标通过定量定性结合的评选方式,科学、客观地遴选了在197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作者,鼓励优秀旅游学术成果的创作以及为旅游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学科发展。


在“旅游论文学术影响力Top100”和“旅游论文作者学术影响力Top100”中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校友独占40年来旅游研究最具影响力论文魁头。


在“旅游论文学术影响力Top100”中,有24篇(近四分之一)是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校友完成,文章排名及作者分别是:1 吴必虎;4 陈健昌、保继刚;5 吴必虎;10 吴必虎;22 保继刚等;24 吴必虎、唐子颖;28 保继刚等;34 保继刚;35 李蕾蕾;39 保继刚等;43 崔凤军;48 古诗韵、保继刚;54 郭来喜、吴必虎等;57 吴必虎;65 崔凤军、刘家明;66、左冰、保继刚;67 左冰、保继刚;69 杨新军等;72 崔凤军等;80 吴必虎、黄琢玮等;85 张伟、吴必虎;86 谢志华、吴必虎;92 李蕾蕾;97 保继刚等,详细论文信息见下方获奖图片。


在“旅游论文作者学术影响力Top100”中,有12位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校友,按排名先后分别是保继刚、吴必虎、俞孔坚、徐红罡、吴承照、李蕾蕾、杨新军、陈传康、程占红、吕君、杨桂华、李燕琴,占比12%。


此次评选中取得佳绩的北大城环学院校友们,其相关旅游研究深受40多年前北京大学教授陈传康先生的指导和影响。陈传康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自然地理学者[1],是中国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地理学和发展/建设地理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更是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面,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理学与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以及与地段设计研究的结合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开发研究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3],影响着后来的旅游研究者。陈传康先生不仅学术成就硕果累累,还非常关心地理学的发展,悉心培养青年地理学家,指导的研究生的方向很多,包括但不限于综合然地理、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旅游地理、文化地理等,为地理界输送了大量人才[4]。其学生,以吴必虎、保继刚等为代表,已成为旅游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


承继陈传康先生对北京大学旅游地理学科的探索、创建与发展使命的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 Research,iCRTR),自1997年成立以来,在吴必虎教授领导下日益成长,陆续发表350余篇学术期刊论文、46本专著译作,以地理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主流学科为支撑,于旅游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应用两方面,在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环城市游憩与旅游发展、历史地段与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目的地管理与营销、智慧旅游与旅游大数据、游历发展史等多众多学术领域,特别是在环城市旅游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受到学术界、业界和政府机构广泛尊敬的学术机构。2021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公布的“旅游论文学术影响力Top100”和“旅游论文作者学术影响力Top100”中,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所著论文有10篇被列入“旅游论文学术影响力Top100”,其中三篇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的荣幸排名第一、第五和第十,吴必虎教授入选旅游论文作者学术影响力TOP2











引用文献:

[1]曾昭璇,刘南威,徐君亮.兼容并蓄,拓展科学──怀念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陈传康教授[J].热带地理,1998(01):94-96.

[2]王守春.旅游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陈传康教授旅游地理学研究成就评述[J].人文地理,1992(02):1-10.

[3]吴必虎.陈传康的学术生命路径和学术树[J].地理学报,2001(05):621-629.

[4]保继刚.锲而不舍 创新立见——记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1(04):59-64.


撰稿|范志佳

图片|中国旅游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72办公室 邮编:100871 电话: 010-62757971 京ICP备12037398号-7
Copyright @ 199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版权所有